设为首页今天是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2017-6-2 18: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9861| 评论: 0

摘要: 党中央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 ...

党中央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只有敢于面对社会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并大力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用法治思维来解决社会领域的问题,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征程中,在总结我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的反思中,在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法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这一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新形势下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和法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没有法治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经济与法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他反复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上述思想,特别强调要以立法为基础,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胡锦涛强调指出:“大力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产权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信用法律制度,以及有关劳动、就业和保证等法律制度,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于2010年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治保障。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进行深入地论述,他指出,政府一方面要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总之,这些法治思想是破解当前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确保经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必然要求 

   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政治保障。民主政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邓小平在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国必须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命题。胡锦涛反复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的民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扎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当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但是,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力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好,将会极大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并进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四个全面”的积极性,这也必将影响“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四个全面”的滚滚大潮中来。因此,这些法治思想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保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伟大旗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并将其放到关乎国家全局的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制度方面作了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法律方面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了具体部署,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等。只有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才能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因此,这些法治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的强力保障。邓小平、江泽民非常重视社会建设,并对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建设有过精辟的论述。胡锦涛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在2005年2月19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胡锦涛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民主法治放在和谐社会特征的首要位置,这充分表明了民主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当前,我们在教育、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公共安全、行政执法等领域的矛盾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习近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不同角度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当前,全面依法治理社会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只有敢于面对社会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并大力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用法治思维来解决社会领域的问题,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因此,这些法治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坚强后盾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否则,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重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换来的。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足以体现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的关系作了深入论述,特别强调法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修订和出台了以《环境保护法》、《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标志的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总之,这些法治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坚强后盾。'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成员)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