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今天是

【法治中国】还大地一片净土-----一个退伍老兵的科技兴农路

2021-10-17 12: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0795| 评论: 0

摘要: 本网讯(詹跃胜 赵高波)2021年10月14日,笔者受邀去河南武陟县詹堤村参加花生高产观摩现场会,虽然下着雨。现场还是聚集了几乎全村所有的种地户,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热情?一是种了一年的花生到了收货的季节。二是 ...
    本网讯(詹跃胜 赵高波)2021年10月14日,笔者受邀去河南武陟县詹堤村参加花生高产观摩现场会,虽然下着雨。现场还是聚集了几乎全村所有的种地户,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热情?一是种了一年的花生到了收货的季节。二是土地科技达人桑俊军老师来到现场,兑现之前的产量承诺,对比改良土壤和没改良土壤花生的收获情况。

    中午10时许,大家走入田间花生地,分别在两地各拔出部分农作物,进行对比。当场,受桑老师指导的詹大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李大叔却低下了头。经过对比产量足足提高了将近一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切都要从詹大爷结识一个退伍老兵,一直执着专研土地16年之久的桑俊军说起!

   桑俊军出生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老党员,人民教师,一生为了学生。因为当时家庭原因,从小在外公家住,那时他家穷,吃不饱。外公当时是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家庭条件好。据他介绍,外公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也就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他,热爱农业这一行也是受他老人家的感染。

   由于自身的这种性格,造就了他在农业生产中不管遇见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不了他是不会罢休的。一个问题,会走访好多的老年人,因为他们有经验。从农民口中学经验在把经验奉献给农民,互相学习。遇到深刻的理论和问题向专家请教,期间很荣幸认识了农业专家,全国肥料联盟首席专家盛建维博士。领教、学习、从盛建维博士那里去寻找解决方案,从农民那里去寻找技巧,不段积累经验。深入田间地头,从实际出发,总结一套自己的土壤改良经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进程,解决了农业中困扰已久的难题。

    因为自身是农民,他深知农民的苦衷。因为农民文化层次底,对农业科学知识了解不足,容易走弯路!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很容易走弯路。这些年,农民产量收入不高,总会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这主要是他们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不足,缺乏引导,没有人对他们深入进行深入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

     让他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2019年的8月19号,他在新乡延津县丰庄乡的桑村,一位老人种了几亩的花,按说这个季节应该是花生定型硕果累累的时节。当他听说有农业专家来考察时,老早就在路边等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专家你好!俺家的花生不结果是咋回事?他当时说了句:你拔几棵来我看看。因为老人的花生地较远,他骑电三轮好久才来到,拔了一三轮车花生。说心里话,他一看就知不好,为啥?因为结果率太低啦。
    在场的几位农民看着一三轮车的花生没几个果,老人家流泪了。他也跟着流泪了。大长一年了这就是农民的收获!苦啊!因为不懂技术,因为不了解土壤环境!因为不知如何管理呀!正是因为不懂!这一年的产量没有了,这一年他就没收入了!这一年没有了收入,他将如何生活?这一年,没有经济来源,他将如何度过?桑俊军含泪安慰老人:你放心!我一定要让你的产量提上去!
     
     
这句话,这件事!一直都在他心里敲打着。他给农民的许诺一定要兑现。2020年的8月16号也是他进滑县一周年的日子,他们开了个农民丰收节,一千二百多人!他的承诺兑现啦!一年的时间里,通过益生源微课堂每天十分钟的农业技术普及使农民对农业技术知识的提高,在运用中得到了验证。花生的产量有过去的五六百斤提高到八百到一千多斤不等,小麦产量有过去一千一二百斤提高到一千五六百斤。玉米有过去的亩产一千三四百斤,提高到一千八九百斤到二千多斤不等。 他很高兴!高兴的是他对农民的承诺兑现了!每当提到此事他总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时常流泪。
     
  他告诉笔者,农民是衣食父毌,他要下更大决心!在他能走到的地方,一定要让他们的产量搞上去,把质量提上去。他的一生就是为农民所生,他要把自已的一生供献给农业!供献给大地!这就是一个老兵的心声!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为人民服务!


返回顶部